close

續貼大二時的文章...

《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》讀後心得

「經濟」給人直接的印象,就是一門艱深的科目罷了!所以會有許多人害怕它。我也曾經這麼想過,但在害怕之虞,我卻很想了解──究竟經濟學家是如何正視到「經濟」問題的重要性?而經濟學家是如何看待經濟體的?我幻想著自己是個經濟學家,開始閱讀了這本書。

「經濟」是個環境體,而「經濟學」才是一門科目。我們之所以認為經濟是個困難的議題,全是因為經濟學家用了太多的專業術語、複雜的數學公式和模型,讓我們看不懂也搞不懂;其實它的基本觀念我們早已都知道了,就只因為它盡是些奇怪的名詞,所以十足的嚇了我們好一大跳。像這樣的專業術語,我們若是以死背的方式記下,不常放在口邊講,久而久之,一定會忘光光的。但這本書,作者對於每個專用術語,不僅以生活實例做解釋,更以一般通俗的話來闡述,結合了時事與理論,交叉探討,牽引著我的思緒,敎會我們讀者如何在各方面做「選擇」。

而書中談到了幾個概念──「均衡」、「理性」、「利己與利他」及「優勢」,讓我徹底的對這些名詞有些改觀。舉例而言,往往我們認為的「均衡」就是所謂的「平等」,其實不全然如此。大家都希望被平等的對待,但世上其實沒有絕對平等的,只有所謂的均衡存在,就好比男女平權的問題一般,男女之間不會有完全的平等,只能依靠著彼此的尊重來達到平衡;所以我們的選擇,不可能使我們完全獨自的得利。而對於「理性」,我們總認為一個理性的人做事較有原則,且認為理性的人會是個顧全大局、為大眾著想的人,但作者否決了這項看法,因為作者認為,理性的人最終的想法還是為了自己,因為自己希望看到好的前景,所以他會更努力的朝他的願景去做努力;但若是每個人都這麼的「理性」,社會就會有太多的「自利者」存在。不過作者也說到,「利己」與「利他」並沒有完全的好與壞而言,若世上全是「利己者」或世上全是「利他者」,這個社會也會失衡,但不可否認的是,這些「利己者」與「利他者」,都是統稱的「自利者」,依靠自己的信念,一昧的為自己好或為別人好,所以人不要偏重於哪一方。最後「優勢」的觀念,以往老師總是鼓勵學生要有「絕對優勢」,其實這個看法應該要漸漸地改觀,因為每個人若只是一再的培養「絕對優勢」,而自己的「絕對優勢」正巧與他人的「絕對優勢」相同,只要對方的能力比自己強一些,自己就會被判出局,但若自己有「比較優勢」,這社會還是會有我們能生存的地方,所以我的看法是,個人除了要有「絕對優勢」,也更要有「比較優勢」。希望與大家共勉之。

其實「經濟」不應該只是學商的人才需要懂的,學工科的人也應該要了解些皮毛,各行各業都該知道「經濟」。「經濟」關係著每個人,「經濟」也關係著每個企業、每個國家,甚至廣及全球,所以「經濟」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;也正因為它與人習習相關,所以我們一直不認為「經濟」是時時刻刻存在的。而大家總是把「經濟」看待成一個很難的課題,認為只有經濟學家才需要懂,只有經濟學家才會鑽研,其實這種觀念是錯的,換個角度想,把經濟學中的精髓放在日常生活中去思考,不難發現,許多論點就是從生活中萃取出來的,只是我們渾然不覺罷了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麵線 的頭像
    麵線

    點點滴滴的日子

    麵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